某直播平臺的頭部主播王某,在直播間的主打項目就是聊天和唱歌,因曾經翻唱過歌曲《勉為其難》,他吸引了不少粉絲。據(jù)王某稱,這首歌在網(wǎng)上的播放量達到了上億次。
80后的王某來自東北,2011年就進入了網(wǎng)絡行業(yè)。最早的時候,他只是配合打游戲的人語音聊天。網(wǎng)絡主播行業(yè)后來的興起,讓王某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當他用這筆錢為母親買了房子后,完全看不懂的母親嚇了一跳。
網(wǎng)絡直播行業(yè)的迅速到來,也顛覆了人們的理解。過去,追星是追那些屏幕上,文藝作品中的明星,他們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直播時代,粉絲們粉的是天天在直播間見面的網(wǎng)紅,他們和粉絲嘮著家常,同時也會打造出偶像的光環(huán)。
既有包裝成明星的距離感,又有草根網(wǎng)紅的接地氣,王某有了自己的粉絲圈子。他的一位粉絲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時說,王哥的粉絲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最大的有五十多歲。
90后的李某跟王某在一個平臺直播。他說,那種如同明星般的前呼后擁,他也曾真實經歷過。
在一年一度的平臺盛典和粉絲見面會上,最大的光環(huán)屬于頭部主播中的冠軍。為了拿到這個獎,主播之間爭奪激烈。
2019年,為了沖冠,主播李某放話,稱“誰能幫我奪冠,打賞的錢我全部還回去”。然而,真的是粉絲們的眾籌讓這些網(wǎng)絡主播登頂冠軍的嗎?網(wǎng)友姍姍說,這么多年來,自己一共打賞了李某幾百元。但她們發(fā)現(xiàn),有的粉絲僅在一場直播的時間里就送出了百萬元級別的禮物,導致粉絲們從看主播變成了圍觀“大哥”。
如果給網(wǎng)絡打賞算一筆賬,粉絲花錢買禮物的錢,有一半是被平臺收走了,再扣除稅費,等主播提現(xiàn)的時候,只剩下了打賞金額的40%-50%。即使這些錢全部回流給打賞的粉絲,也會縮水一半多。
檢察官朱奇佳說,沒有老百姓會用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一個晚上就打賞出去幾百萬元,更不會因為主播承諾“打賞回流”,就甘愿損失一半的錢去支持他們沖冠。這個現(xiàn)象極其不合常理。
在接待上游犯罪投資人的過程中,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了一位集資詐騙的主犯有一億多的資金打到了直播平臺。這是一個不帶貨銷售的平臺,也就是這一億多元的資金純粹是打賞消費型的娛樂活動。這樣異常的行為引起了檢察官們的高度重視,案件偵破的結果是,其中有6000多萬元打賞給了本案的涉案的四個主播,最高的一個主播就接受了2000多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91條規(guī)定,凡參與這七宗犯罪活動的,包括提供賬戶,轉為現(xiàn)金,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行為,都按洗錢罪論處。
嫌疑人到案以后,曾辯解說其認識到上游是黑灰產資金,涉及犯罪,但是并不清楚是涉及上述七類犯罪。經過審查發(fā)現(xiàn),主犯當中的兩名主播曾多次到達上游這個集資詐騙團伙的辦公地點,參與了他們的年會,并在直播中宣傳了相關的內容。檢察院認為這足以認定嫌疑人已意識到本案上游犯罪的內容。
經過對這起網(wǎng)絡主播洗錢案的調查,檢察機關注意到,平臺在洗錢活動中缺乏適當?shù)念A警。檢察機關認為,平臺不能因為在“打賞中分到一半的利益”就放棄監(jiān)管,并要求平臺擔負起監(jiān)測大額打賞的職責,督促主播形成抵制洗錢的主觀意識。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兩名涉案主播都是中學畢業(yè)就進入了社會,他們跑過工地,端過盤子,曾經也是普通的勞動者。而網(wǎng)絡直播的興起,讓會唱歌,能嘮嗑的他們猶如站在了風口,一路扶搖直上。從公安機關的現(xiàn)場抓捕視頻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幾名嫌疑人不僅居所豪華,還開起了公司,有了團隊。然而,這樣的熱錢快錢可能短時奏效,違法犯罪活動必然受到嚴懲。首例網(wǎng)絡主播洗錢案正是要傳遞一股正能量,向好逸惡勞還躺贏的犯罪活動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