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東方教培師傳授“包裝名師”技巧的內部訓話被曝光,引發(fā)熱議。
虛增教學經(jīng)驗司空見慣,偽造證書不多見
“不虛增教學經(jīng)驗,家長就會不信任,也不會報班,新老師就帶不了課。”曾在某大型培訓機構任職的范茜(化名)認為,虛增教學經(jīng)驗、隨意使用“名師”名頭,這類做法在業(yè)內司空見慣?!爱斘疫€是‘小白’的時候,給我的名頭就是某高端課程教學‘名師’,可當時我還沒看到教材呢?!?
一家培訓機構創(chuàng)辦人袁強(化名)告訴半月談記者,正規(guī)的培訓機構很少在公開場合去吹噓有多少“名師”,但老師在授課時虛假包裝確實很常見。袁強說,把課備好、教好只是培訓機構老師的基本功,由于需要靠家長口碑宣傳帶來新生,“老師還需要學會自我營銷和對學校品牌的推廣”。
“請在校大學生作為兼職老師很普遍?!痹诎不振R鞍山一家培訓機構任職的谷蘇蘇說,只有具備一定資質和經(jīng)濟實力的培訓機構,才會去建立專職的教師隊伍,而當?shù)刂行∨嘤枡C構都是以聘請兼職老師為主。
不同于虛增教學經(jīng)驗在業(yè)內司空見慣,謊報學歷證書、獎優(yōu)證書等現(xiàn)象相對比較少見?!皩W歷造假很難做到,因為一些家長會查得到?!狈盾缯f,培訓機構教師所獲的證書屬于硬件,很難造假,家長在招聘平臺上也能搜索到老師簡歷。
口碑才是生命力,過度包裝越來越不管用
“會向高年級家長請教哪個培訓機構、哪個老師比較好,了解這些信息后,再把小孩送過去。”南京市民劉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她最看重的還是熟人的推薦。
曾在上海精銳教育任職的王靖告訴記者,一般家長是先看教師的資格證,試聽一節(jié)課后,家長和小孩都感覺不錯再簽約。
“有的家長是看校內成績,有的是看競賽成績,有的是看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成績。”范茜說,家長們報班后,會再去根據(jù)“當下即時的反應”決定是否續(xù)報或中途換班。一些家長還從實際應用能力來判斷培訓效果,“小孩上了英語培訓班后,開始喜歡看英語原版書,表現(xiàn)得很自信,一些家長也會很滿足”。
“培訓機構的營銷作用是相對比較小的,‘忽悠’已經(jīng)越來越不好用了。”范茜認為,培訓行業(yè)是在教書育人,虛假宣傳被查處后很難翻身。
“營銷只是一個方面,但看重的肯定還是老師的資質和實力,如果家長不看重這個,也是對小孩不負責任。”王靖說。
“名師崇拜”不可過度,行業(yè)監(jiān)管亟待跟上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包裝名師”現(xiàn)象,除了培訓機構自身涉嫌虛假宣傳之外,很多家長的“名師崇拜”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希望給孩子培訓的老師是‘名師’,而‘名師’又沒有那么多,培訓機構就只能扯名師的大旗”。
“不像體制內學校的教師有職稱、各種獲獎,培訓機構的‘名師’大多是培訓機構自己授予,或者說通過長期包裝而來?!毙鼙嬲J為,不管是經(jīng)歷、年限,還是頭銜,都不能和資深、“名師”劃等號。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包裝名師”等現(xiàn)象違反了廣告宣傳真實性、合法性和準確性基本原則,涉嫌構成虛假廣告和誤導性宣傳,會對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造成侵害。他建議,工商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鑄造監(jiān)管合力,將經(jīng)常做虛假廣告的培訓機構納入黑名單,限制其招生辦學。(半月談記者 鄭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