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百年黨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

【百年黨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

來源:共產黨員網 發(fā)布時間: 2021-08-13 瀏覽:4428 次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訂,這是繼1972年9月中日聯合聲明發(fā)表、中日兩國邦交正?;詠韮蓢P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按照國際慣例,條約批準書的互換儀式要在日本進行,鄧小平決定親自赴日本參加條約批準書的互換儀式并對日本進行訪問。

△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等歡迎鄧小平一行

△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等歡迎鄧小平一行

前日本駐中國大使 中江要介:中國政府決定讓鄧小平親自來交換批準文書,可以看出中方是非常重視這次交換文書儀式的。

△1978年10月22日,鄧小平訪問日本,成為第一位訪問日本的中國國家領導人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10月23日上午,條約批準書的交換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中日兩國友好往來,從此有了法律上的保障。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互換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

鄧小平:《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是兩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排除干擾取得的重大成果,中日兩國人民為此感到高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也為此感到高興。

在完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換文儀式后,鄧小平開始潛心考察日本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情況。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鄧小平參觀了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多家日本大型企業(yè),并乘坐新干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

△鄧小平在日本坐新干線

工作人員:怎么樣?乘坐新干線之后有什么想法?

鄧小平: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紀念郵票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紀念郵票

鄧小平此次訪問日本,正值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10月25日,鄧小平在日本記者俱樂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會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同時也要學習一切先進的外國經驗,中國人民有決心,有信心,經過若干年的艱苦奮斗,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紀念郵票

鄧小平:大家知道,中國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在本世紀末,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們清晰地估計了這個困難,但是我們還是樹立這么一個雄心壯志,我們也考慮到自己的條件,可以說我們最重要的條件是,現在我們國內萬眾一心,上上下下一條心。

黨史回眸

1949年

8月12日 新華社針對美國國務院8月5日發(fā)表的《美國同中國的關系》白皮書,發(fā)表以《無可奈何的供狀》為題的評論。接著,毛澤東又為新華社撰寫了《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歷史觀的破產》等五篇評論,揭露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侵略本質及其對中國革命的仇視,批評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間的對于帝國主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并對中國近代革命的發(fā)生及其勝利的原因作了理論上的說明。

1978年

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訂。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訪問日本。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

歷史瞬間

1946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通過了由陳云起草的《關于形勢與任務的決議》,確立了創(chuàng)建根據地與進行長期艱苦戰(zhàn)爭的方針。該決議經中共中央修改和批準后,于8月12日正式發(fā)出。圖為決議的翻印本。

1946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通過了由陳云起草的《關于形勢與任務的決議》,確立了創(chuàng)建根據地與進行長期艱苦戰(zhàn)爭的方針。該決議經中共中央修改和批準后,于8月12日正式發(fā)出。圖為決議的翻印本。